1949年大陆解放在即,我党积极争取胡适,希望他能留下来,并承诺他可以继续做北大的校长,并且兼任北大图书馆馆长。
但是胡适在留下了一番面包论之后,选择离开。
同年的六月,另一位与胡适齐名的国学大师,有南钱北胡之称的钱穆,不顾众人的挽留,毅然决然南下香港。
他说,你们觉得如果我留下来,会被包容,会被理解,会被保护吗?
临行之前,他先去拜访了在岭南大学的陈寅榷,得知陈寅榷无意离开之后,又去拜访了在广州的熊十力,对方也无意离开。
随后,他又给远在重庆的梁漱溟写信,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回复。
于是,他只得孤身一人来到了香港。
两个月之后,他与胡适、傅斯年就被公开点名批评,被称为帝国主义所能控制的极少数人。
然而,历史最终证明,钱穆的判断没有错。
到达香港之后,钱穆参与创办了隶属于香港中文大学的新雅书院。晚年,钱穆定居台北。
1978年,他起床之后,突然发现自己眼睛看不见任何东西了,他很受打击,但是却依然没有放弃教学。
每个周末,他都在家中讲授国学文化,学生们围成一圈,没有座位的就站着听。他一生著书54部,共计1700多万字。
1990年8月30日,钱穆在台北安详离世,享年95岁。
而他的老朋友们,早在几十年前,就一个个在各种运动中先他而去了。
有人感叹,留下身体的人,没有机会留下文字,身体离开的人,文字却从身体里流淌出来,飞了回来。
纵观钱穆的一生啊,他总能在重要的节点做出正确的判断,因为说得再好,都不如历史经验有用。
他就是研究中国上下5000年朝代更替之后的做法,他太清楚了。
1952年的时候,钱穆将这种判断力写进了一本书中,就是这本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。
他特别挑选了汉唐宋、明清五个朝代,逐一分析了这五个朝代在各个方面的优劣得失。
此书一出,震惊史学界。有学者评价说,在钱穆先生为出版此书之前,还未曾有人真正的能够说清楚中国古代的政治。
钱穆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政治,看完这本书,你会想起马克吐温的那句话,历史不会重复,但是却会惊人的相似,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。
钱穆在这本只有174页的著作当中,没有多余的废话,讲的是古代各朝代的运转逻辑,也就是隐藏在历史背后的东西。
如果把这本书看完,再看其他的历史书,可能会通畅很多,因为你已经不是在阅读了,而是在理解和预判。不过你看完这本书之后,可能会有一个坏处,就是你以后再看那些古装剧的时候啊,会觉得编剧漏洞百出。
历史迷雾中的一盏明灯
翻开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的第一页,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古代中国的大门。钱穆先生用他独特的视角,将汉、唐、宋、明、清五大朝代的制度演变娓娓道来,不是枯燥的史料堆砌,而是充满智慧的脉络梳理。这本书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,它让读者看到政治制度背后的文化逻辑——为什么科举制能在隋唐兴起?为什么明朝要废除宰相?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中
制度演变的深层逻辑
钱穆先生特别强调要从当时人的角度理解历史,而不是用现代观念去苛责古人。比如他分析汉代郡县制时,不仅讲制度本身,还揭示出这种设计如何平衡中央与地方权力。读到这里,你会恍然大悟:原来今天的许多治理难题,古人早已用智慧尝试解决过。书中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剖析尤其精彩,让人看到权力制衡的早期形态,这种洞察力在同类著作中实属罕见。
打破对历史的刻板印象
市面上许多历史书要么过于学术化,要么流于戏说,而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完美平衡了深度与可读性。钱穆先生用不足十万字的篇幅,就勾勒出中国政治制度两千年的演进轨迹。他特别擅长破除常见误解,比如指出“封建专制”这个标签如何简化了复杂的治理实践。读完你会明白,明清的集权与唐宋的分权各有其时代合理性,这种辩证思考方式对现代人理解社会变迁极具启发性。
政治智慧的现代回响
这本书虽然写于上世纪50年代,但其中的思考对今天依然有强烈共鸣。比如对宋代“重文轻武”政策的分析,不仅解释了当时的外交困境,也为理解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历史参照。钱穆先生对清朝“部族政权”特性的揭示,更让人思考多民族国家的治理之道。这些内容绝非纸上谈兵,而是能激发读者对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
最适合的阅读方式
建议初次阅读时不必追求速度,可以配合中国历史年表一起看,效果更佳。每个朝代读完不妨做个小结,思考制度变迁的连续性。书中有大量精妙观点值得反复咀嚼,比如对“相权”演变的论述,第二遍读会有更深刻体会。这本书也特别适合与《国史大纲》对照阅读,能更全面把握钱穆的历史观。
为什么这本书值得收藏
在信息爆炸的今天,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著作越来越少。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出版六十余年来不断再版,正说明其价值。无论是历史爱好者、公务员、企业管理者,还是单纯想理解中国文化基因的读者,都能从中获得养分。它不提供简单答案,但培养你看问题的历史眼光——这种能力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尤为珍贵
跨越时空的对话体验
阅读这本书最奇妙的体验是,你会感觉在与钱穆先生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。他的文字平实却有力量,像一位智者坐在对面,将千年的政治智慧娓娓道来。特别是分析明朝内阁制时,那种抽丝剥茧的功力,让复杂的制度变得清晰可感。这种把深奥道理讲通俗的能力,正是大家风范的体现。
馈赠佳选与文化传承
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份既有分量又不落俗套的礼物,这本书是绝佳选择。它装帧典雅,内容厚重,适合赠送给师长、职场前辈或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朋友。相比普通的礼品书,它能传递更深层的文化价值,收到的人定会感受到你独到的眼光和心意
冠达配资-配资公司官网查询-哪家证券公司最正规-正规配资门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