霹雳-15的威力,此刻仍在不断引发全球的关注和讨论。
近期,外媒报道称,北约正式将霹雳-15命名为“死亡天使”。乍听之下,这个名字似乎显得非常恐怖,但实际上却带有一丝轻蔑的意味。那么,为什么北约如此忌惮霹雳-15?而与之搭配的歼-10CE战机,北约又给它取了什么名字呢?
回顾一下5月份发生的印巴冲突,霹雳-15一战成名。凭借歼-10CE战机携带的霹雳-15E导弹,巴方成功摧毁了印军的至少五架战机,令印度空军颜面尽失。这一战的影响,令霹雳-15名声大噪,美国战区网站甚至正式为其更名。此前,北约称霹雳-15为CH-AA-Abaddon,即“亚巴顿”。这一名字源自圣经,在其中,亚巴顿是深渊的统治者,被描绘成带领蝗虫大军的邪恶存在。虽然他是领袖,但这种名字让人联想到的却是毁灭与恐惧。
展开剩余79%然而,随着霹雳-15在战场上的亮眼表现,战区媒体对其进行了重新命名,称其为“死亡天使”。这个名字显然寓意着霹雳-15具有极强的威慑力。在圣经中,“死亡天使”是四大天使之一,其中尤以加百列最为出名。他不仅地位高且能力强,令人敬畏。而霹雳-15的“死亡天使”新称号,则体现了北约对其威力的恐惧,特别是它那远超常规的精度和射程。霹雳-15不仅能击中180公里外的目标,而且打得准确无误,令人无法防范。
目前,虽然有消息称印度将导弹残骸交给日本进行研究,但是否能得出有效结论尚未可知。即使能有所发现,霹雳-15的技术也早已不算新鲜——它的核心技术自2015年便已问世。在霹雳-15的影响下,西方各国纷纷开始加强对同类型导弹的研发,似乎一场悄无声息的军备竞赛已经悄然开启。
霹雳-15的公开资料显示,它配备了“双脉冲发动机”,这种设计使得导弹在飞行中能进行二次点火,从而延长射程并提高命中精度。它的末端速度高达4马赫,过载可达38G,几乎不留给敌机任何反应时间。在这样的速度和高过载下,即便敌机察觉到被锁定,也无法躲避。强大的命中率正是“死亡天使”这一名字的来源。相较于射程,霹雳-15的准确性才是其致命所在。
尽管俄罗斯的R-37M导弹和美国的AIM-260也在追求更长的射程,但霹雳-15的优势并不单纯在远程打击上,而是其能够在远距离之外,仍保持极高的命中精度,这才是其真正的制胜法宝。
除了霹雳-15,搭载此导弹的歼-10CE战机同样吸引了北约的注意。根据媒体报道,北约将歼-10CE称为“萤火虫”,而他们自家的战机则被称为“大黄蜂”。显然,“萤火虫”这个名字带有某种轻视,似乎暗示歼-10CE战机不具备强大的攻击性,类似于微弱的萤火虫光点。而“大黄蜂”则是强烈对比,作为一种能带来显著痛感的昆虫,北约显然更看重自己战机的威力。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北约很可能会重新审视这一称呼。歼-10CE已经展示出令人惊讶的作战能力,尤其是其雷达系统的强大。该机搭载的氮化镓雷达,相比阵风战机的雷达组件,拥有数百个更多的探测单元,探测范围更远,且能够同时跟踪更多目标。除此之外,歼-10CE还具备优异的协同作战能力,最高可实现2GHz的数据传输速率,能够与其他武器系统或战机进行高效联动,扩大打击范围。它还拥有强大的外挂武器能力,能够携带多达7吨的武器,包括空空导弹、鹰击-91反辐射导弹、激光制导导弹等各种现代化武器。其微调后的机身设计,提升了隐身性能,使其能够在空中作战时更加隐蔽。
这三大优势使得歼-10CE在战机领域已跻身四代机行列。随着未来进一步的技术提升,北约对歼-10CE的看法也可能发生变化。下一次,当北约对歼-10CE进行命名时,或许它会取个更具威胁性、同时不容忽视的名字。
回顾过去,北约对中国装备的评价并不高。当初,歼-20刚刚亮相时,北约将其嘲笑为“腐烂肥料”,认为其性能与威胁性都很一般。然而,今天的歼-20已经在北约内部赢得了尊敬,其代号已经变成了“威龙”。龙,作为中国文化中最具象征性的神兽,代表着无与伦比的力量与威慑。在西方文化中,龙也常常被描绘为无敌的存在,令人生畏。由此可见,名称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技术上的进步,也表明外国对中国军事实力的高度关注与重视。
中国的军事装备正逐渐崛起,并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。
发布于:天津市冠达配资-配资公司官网查询-哪家证券公司最正规-正规配资门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